简体 | 繁體
 
迎难而上——内蒙古阿拉善盟白沙窝等五幅矿调出队纪实
作者: 张坤 张照斌 2013年12月24日 09:21 访问量:

我们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白沙窝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项目的第二批技术人员,经历了23个小时旅途颠簸赶到了中转地嘉峪关,稍作调整休息,第二日便驱车奔赴160公里以外的矿区驻地。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西部,这里并没有去之前想象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有的只是如同新疆一样的荒漠戈壁。去往矿区的路,没有平坦的国道、省道通行,我们选择了一条石头和骆驼刺相对较少、路面较为平坦的古道。可是即便这样,短短160公里左右的路程,我们行走了将近4个小时才抵达项目驻地——马鬃山苏木乡政府。说是乡政府,其实就是方圆数百公里仅有的一个居民点,为数不多的几处民宅,人烟稀少,让人觉得有些凄凉和冷清。

我们驻扎在离苏木乡政府很近的一个边防派出所废弃的房子里,每天早上起床,被子上,脸上都是一层厚厚的黄沙。最迫切解决的是饮用水的问题,戈壁滩里的水都是咸的,不能直接饮用,且水源不足。饮用水最近也要去160公里外的嘉峪关去拉,在这里,我们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滴水贵如油”的滋味。为了能够保证每天的饮食生活用水,我们每天定量供应饮用水。洗脸、洗头、洗澡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由于身体缺水,几乎全项目组的人都嘴唇干裂,嗓子干疼,流鼻血,身上起皮,夜里渴醒是常有的事。

为了保证能够按时完成任务,我们每天五点起床,简单吃过早饭后,带上必要的饮用水、军用铁铲、GPS、罗盘、筛网、藿香正气水等用品赶往矿区,即使负重增加了不少,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茫茫戈壁滩上,全是坚硬锋利且滚烫的石头,汽车如风中残烛,摇曳着,晃动着,随时都有爆胎的危险。中午是这里紫外线最强烈的时候,室外温度高达40多度,鞋子被曝晒的有一种烧糊的味道。炎炎烈日下没有一丁点可以遮阳避暑的阴凉处,虽然穿着长衣长裤,但我们的皮肤还是被晒的脱了一层皮,如火的太阳烤的我们有些迷糊,藿香正气水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由于这里植被稀少,经常会遇到黄沙漫天飞扬的天气,虽然戴着防风镜和防风帽,满脸还是被尘土覆盖,看不出真实的容貌。

采集样品时所遇到的困难更让我们始料不及,为了保证样品的合格率,在挖开坚硬的碎石覆盖层后,还要再往下挖三四十厘米才能见到标准的岩屑,工作难度远远超乎想象,体力耗费极大。

每天连续工作的时间长达十四个小时以上,超强度的工作完全靠顽强的意志力支撑着。一天下来,大家面容憔悴,嘴唇干裂发白,满脸灰尘,大部分人脚底都磨出了血泡,腰累得直都直不起来,倒在床上便能睡着,如同一滩烂泥一般。

7天时间里,项目组共取样800多个,面积达100平方公里。而这只是工作的开始,要在短短六个月的时间里,完成1855平方公里化探样品的采集和一千平方公里的地质填图工作,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目前,项目组全体人员正战意高昂,决心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地质精神,早日完成工作任务。

河南省第二地质勘查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2021-2022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郑开大道与康庄路交叉口 电话:0371-62030998 传真:0371-62030900
网站备案号: 豫ICP备2022017769号-1 Email: hnsdkry@163.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9/13 11: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