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走好自己的路
作者: 陈海宾 2021年05月31日 10:05 访问量:

一艘画舫因一个历史事件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并且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它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从1921到2021,百年红色之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风云际会的百年历程,波涛汹涌、披荆斩棘,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逐年提升。这百年历程也像老一辈共产党人,向新时代的共产党人诉说着中国的千秋伟业,阐释着他们的使命、担当。

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不就是为了让每一名党员坚守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在岗言岗意识,增强责任担当精神吗?

还记得,求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我18岁,党组织研究同意接收我为中共预备党员后,学校团委书记找我谈话,问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的回答只有一句话:“因为觉得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很光荣”。现在回头想想,当时的理解是那么的肤浅,对成为一名中共党员的责任担当的理解并不深刻。

毕业后踏入军营,新兵集训时教官问我为什么参加海军。当时的回答我一直记忆犹新:“内陆出生的孩子没见过大海,我想领略大海的惊涛骇浪,感受海疆的壮丽宽广。”教官笑着说答案唯美但不够高尚,我说这是我遵从本心的回答。

从部队复转到地勘系统,成为其中的一员,进入单位后岗前培训的第一课,单位领导讲授的是地勘行业的“三光荣”传统。培训结束后,所有新员工自由发言表决心时,记得我当时的发言是:“向老一辈地质人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这三段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每每回想起时都会让我陷入沉思。在不同的阶段,对个人本心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无论答案是什么,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建立在责任担当基础上的本心信念一直坚守着,内心深处的那一方寄托着唯美理想的净土一直守护着。

进入工作单位后,我所了解和接触的地质人无论是在地质事业的“春天”,还是在地质事业的低谷,在任何困难面前,他们始终牢记使命,始终没有“忘本”,凭着热爱地质事业的那份纯洁之心,默默地坚守着“良心地质”。他们和冰冷坚硬的石头成了挚友,在他们的眼中,每块石头都着不一样“感人故事”,也正是因为他们对石头的热爱,认真观察琢磨,才了解了它们的成因,发现它们是否具备成矿的条件。

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一个人最大的责任,是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地勘行业中有这样一个数据:“找到一个大型矿床平均需要花19年时间,而每100个找矿项目当中,能找到大矿的概率还不到百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的淘汰和失望才成就了这百分之一,这即是地质人继承地勘行业“三光荣”传统,弘扬“四特别”精神的体现,更是地质人责任担当意识的表达。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百分之一,才支撑着地质人义无反顾的走进崇山峻岭,走进荒漠戈壁,走进原始森林。

记得2012年,一个超大型钼矿床--曹四夭钼矿的发现让我所在的工作单位河南省地矿局地勘二院聚焦了业界和学界的目光,吸引了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国内知名媒体记者的镁光灯。机遇总是在强者的身上才真正体现价值,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为加强乌兰察布盟基础地质和找矿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根据战略性矿产远景规划设立了《内蒙古兴和县浑源窑等四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招投标项目,我所在的工作单位以雄厚的技术实力,通过充分的准备和细致的基础工作一举中标该项目。经过相关工作的开展,地勘二院的决策者和地质技术人员“慧眼识珠”,认定该区大地构造位置有利,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巨大,进一步工作的价值极大。提交预查立项申请书并通过立项论证和公示后,选择成矿最有利的部位施工了第一个钻孔,一钻下去见到厚大隐伏钼矿体。开钻见喜,一“钼”了然。这一钻,体现了项目组扎实厚重的基础工作;这一钻,验证了决策者“慧眼识珠”的实力;这一钻更为地勘二院人提供了一个展现精神与信念的舞台。作为这个有着辉煌历史和充满战斗力的光荣集体中的一分子,自豪感油然而生。

记得2014年,江西省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高级工程师杨衍忠退休后20年带病编写600万字找矿文稿,并在临终前将其捐赠给国家的感人事迹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杨衍忠的先进事迹给我极大的触动,老一辈地质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献身地质事业、执着追求的敬业精神不正体现了他们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吗?他们用实际行动继承了“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传统。老一辈地质人经过长期的艰苦实践,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鼓舞和影响几代地质人的“地质之魂”。

当有人埋怨工资太低,工作不努力时,地质人正在沉默中跋山涉水;当有人抱怨社会太现实,工作中偷奸耍滑时,地质人正在戈壁中寻找希望。他们艰苦却乐观,沉默却豪迈,在找矿的征程中虽历经千难万险,但他们凭着信念的支撑,一直在努力向前,向前,再向前!

作为新时代地质系统的共产党员,我想说,我们要以永远奋斗的姿态,寻着老一辈地质人的脚步,赶上他们的步伐,用实际行动诠释我们的责任担当。

河南省第二地质勘查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2021-2022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郑开大道与康庄路交叉口 电话:0371-62030998 传真:0371-62030900
网站备案号: 豫ICP备2022017769号-1 Email: hnsdkry@163.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9/13 1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