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感悟梁家河的大学问
作者: 杨庆贵 2019年07月05日 17:22 访问量:

74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局直机关党委书记杨庆贵来我院讲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时,深情回顾了在延安干部学院学习时,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工作、生活片段的感悟,使与会人员思想和心灵均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共鸣,现将其全文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感悟梁家河的大学问

 

    2019511日,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参加培训首日,笔者和78位来自全国各地参加第5期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班的干部一起来到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参加现场教学活动。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下乡插队7年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当天下午,我们从延安干部学院坐车约80分钟,再坐电瓶车约15分钟才到达梁家河知青旧址,参观当年习近平等15名北京知青住过的窑洞、体验当时的穷山恶水、听当地村民讲当年战天斗地的故事、了解习近平当年的工作生活。回到学院后,笔者还聆听了何磊老师做的《梁家河大学问》专题报告,阅读了《梁家河》《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延安笔记寻找精神密码》等书籍,从中深深地感悟到梁家河七年的知青生涯对习近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执政理念的影响。

呼唤法治,全面依法治国

    习仲勋作为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19628月被康生借小说《刘志丹》之事陷害,被定为“反党集团”成员而被批斗长达16年之久。不满15岁的习近平因不甘受欺负,得罪了造反派被抓进派出所,后改送少管所,因床位已满无法安排,又被“流放”到延安,来到梁家河这个偏僻的小山村。

回想“文化大革命”,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被诬陷,无处申冤,未成年人甚至可以随意被抓,国法遭到践踏,人民的合法权益被侵犯,这段经历使年少的习近平对法治产生了深切的渴望。他工作后攻读法学博士,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极力倡导并践行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与这段经历以及党和国家的这段特殊历史有着极大的关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9691月,习近平等6名北京知青被分配到梁家河村。那里可是真正的穷山恶水,从村里到延川县城,走路加上坐车就得一天,交通十分不便,环境十分恶劣,村里长年干旱,粮食缺乏,长年住简陋的窑洞,睡土坑,靠煤油灯照明,吃的是玉米面团子、小米、杂面,三四月青黄不接时常以糠窝窝和野菜充饥,还得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条件十分艰苦。

习近平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回忆说,要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等“五关”,克服居住、生活、劳动、情感等方方面面的困难。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恶劣的条件,铸造了习近平坚韧的性格、顽强的品质,为其今后在工作生活中攻坚克难打下身体和意志基础。

相信党,相信组织,坚定信念

1970年开始,习近平从北京探亲回到梁家河后,积极要求进步,但因其父亲的问题,入团、入党都费了诸多周折,8次申请入团才被公社批准。1972年,习近平因表现优秀被延川县委确定为青年积极分子,并作为唯一一位有团员身份的青年积极分子被抽调到冯家坪公社赵家河大队搞农村班子路线教育,时间长达一年。社教回来后,习近平写了入党申请书,公社领导以习近平是“黑帮子弟”为由拒绝批准。习近平坚持不懈,先后写了10份《入党申请书》,最后才于1974110日得到批准入党。

习近平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说:“我已先后写过十份入党申请书,由于家庭原因都不批准。但是我那时已没有那种凄苦之感,或者是一种自卑感,只是一个感觉,就是党内、团内好人越多,坏人会越少,不入白不入,除非你不让我入。”他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相信组织、相信党,他相信,只要努力工作、表现优秀,党不会撇下任何一个优秀分子的。

实事求是,担当作为

习近平在梁家河下乡插队期间,特别是当了村党支部书记后,处处以身作则、实干巧干、实事求是,敢于担当作为、务实创新。梁家河耕地少、生产条件恶劣,他因地制宜,组织群众打坝淤地,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这在当时是要冒很大的政治经济和自然风险的,但是他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要出发,敢于决策,敢于担当作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梁家河村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他就带领村民打井解决了群众的用水问题,自费到四川学习考察,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解决了群众照明做饭用气问题;他还给村里办理铁业社、代销社等,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他把延川县奖励给他的三轮摩托车设法换成了钢磨、手扶拖拉机,用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正是通过一件件实事好事,梁家河村的群众看到习近平的为民之心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取了当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也得到了当地领导的赞赏,获得了各种先进荣誉,县委领导慧眼识才,力荐习近平入党上大学。

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可靠,群众最可亲

习近平到梁家河村的时候,老百姓都知道他是习仲勋的儿子,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属“黑帮子弟”,但梁家河的人民并未因此而歧视他,还教他干农活。在梁家河7年间,他与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为村民解决用电问题、建设希望小学、帮村民治病等,他离开梁家河后,曾两度回去探望乡亲,多次写信鼓励乡亲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在梁家河插队时,习近平一开始怕村里人到他们知青的炕上来,后来却自愿请村民到自己的炕上坐、谈天说地,和村民一块吃、一块住、一块上山下地,和群众打成一片。他在博士论文自述中说:“当我适应了当地的生活,特别是和群众融为一体时,就感到自己生活得很快乐。”他曾经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生活,他与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了大量的实事难事,与全村群众坦诚相待。7年接地气的基层生活,使习近平深切地感受到,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可靠、群众最可亲,这对他以后从政经历中全心全意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在十八大报告中庄重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看梁家河、读梁家河、悟梁家河,可以总结的还很多,比如知识就是力量、用知识智慧改变面貌创造新生活,再比如清正廉洁、公正办事等。梁家河的确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到梁家河参观学习,能够真切体验总书记当年的工作生活,感悟总书记坚韧不拔的意志、求真务实的作风、勤政为民的情怀。


河南省第二地质勘查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2021-2022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郑开大道与康庄路交叉口 电话:0371-62030998 传真:0371-62030900
网站备案号: 豫ICP备2022017769号-1 Email: hnsdkry@163.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9/13 11:38:54